2021-05-24 浏览次数:1495
过去,外界一直给微信贴上“克制”的标签,“少即是多”原则也被众多产品经理推崇,但这次微信之夜,张小龙却提出了新的思考:“一个产品要加多少功能才能还不是一个垃圾产品”。
——因为微信开始“小步快跑、试错迭代”,下面重点围绕8.0大改版进行分析:
“我看见你”
“我看见笑脸”
“我看见烟花”
“我看见一首歌”
“我看见你看见的”
1. 这5句话有代表什么呢?
2. 微信为什么新增开屏动画呢?
3. 开屏动画有什么缺点呢?
4. 开屏动画未来会有什么更好的形式展示呢?
二、表情包
1. 微信表情包
2. 为什么微信表情分为全屏动效和微动效?
比如:过年放烟花时,烟花的特效是从地面发射升空爆炸然后消失,“嫁接”在微信上面“发射-爆炸-消失”整个流程是需要空间来展示。而“微笑”表情,“微笑”前和“微笑”后在空间变化上并不明显,所以不需要全屏展示。
全屏类表情和微表情我们称之为沉浸式效果和非沉浸式效果,沉浸式效果例如:在打游戏的时候,手机顶部的状态栏是不显示的,这样的交互能使玩家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有更宽阔的视野。
QQ的表情,一次发多个表情有微动效但是微信却没有;
QQ和微信单独发一个表情,动效也是不同的。QQ的表情会一直在动,而微信是动一次就静止了。
原因:
5. 微信为什么一条消息发送多个全屏动效表情是静止的?
比如:炸弹表情,发送后动效不仅在消息表面还会将消息位置移动,假如多个炸弹一起发送且先后爆炸,整个对话界面会一直抖动,用户是无法清楚看到对话界面的消息。
为什么要限制全屏类表情频繁发送?
防止用户恶意使用全屏动效骚扰别人。
频繁的发送全屏动效对于服务器有一定的压力。微信的通讯架构是消息是先存储后同步,消息会有两个库来保存,一个是消息存储库,用于全量保存所有会话的消息,主要用于支持消息漫游。另一个是消息同步库,主要用于接收方的多端同步。
因为目前微信用户个人信息页太单一,个人信息除了头像、昵称、微信ID、地区外没有其他的信息。微信在个人主页的展示在7.0版本时有尝试录制视频动态,通过调研发现该功能用户使用率比较低。原因是拍一个视频动态消耗的时间和精力,远大于选择一种状态。
2) 微信8.0版本“添加状态”按钮颜色是变化的?
添加按钮在视觉上强化处理,是为了引导用户去添加自己的状态;
添加状态的视觉色彩与状态列表的底色颜色保持一致,起到了前后呼应的效果。
QQ状态:在线、Q我吧、离开、忙碌、请勿打扰、隐身、星座运势、今日 天气、我的心情、我的电量、听歌中、干饭中、恋爱中、汪汪汪、睡觉中、学习中、熬夜中、打球中、TIMI中、吃鸡中、信号弱、在线学习、游戏中、度假中、追剧中、健身中。
心情想法:微信8.0、美滋滋、郁闷、数羊、发呆;
工作学习:忙、摸鱼、搬砖、出差;
活动:打卡、聚餐、喝咖啡、喝酒、运动、买买买;
休息:听歌、追剧、吃瓜、玩游戏、看直播、睡觉;
其他:未知。
微信主要用户人群是95后,这些用户大部分已参加工作,主要用微信联系同事和朋友,而QQ主要用户是00后,用户还在上学,主要是学习和娱乐,这两者生活的场景不同,关注点也不相同,所以表达的内容和状态也不相同。
2) 设置“直播中”状态分析
微信必须让用户“说点什么”目的是想让你的好友进入你的个人主页看到你对正在看的直播的看法,能刺激你的好友去点击正在看的直播。
“说点什么”微信限制最多可是输入32个字。原因是:在个人主页状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头像、昵称、微信号、二维码等固定信息;另一部分是“说点什么”、“xxx直播”这些变量内容。个人主页状态总高度是固定的,上半部分是固定的,下半部分在有限的空间承载的内容是有限的,所以需要限制“说点什么”的字数。
不可以。因为不限定字数只限制行数,你设置完状态后,超出两行略省略,好友和自己是无法查看省略的内容。因为状态一旦发布,就只有“结束状态“和”设置一个新状态“这两种选择。
设置“我的音乐”状态流程如下:微信中打开分享的QQ音乐>展开音乐的标题>选择设为我的状态>说点什么(必填)>模糊一下(非必选)>拍照/位置/公开(非必须选)>”就这样“按钮>设置成功。
3. 创作音乐视频
分析:
2)创作音乐视频,时长分段是依据音乐的时长来确定,时间的区间为8s-16s之间;
为什么每段视频总时间相加比音乐时间多8s呢?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视频前后衔接的自然,两段视频连接需要一个过渡,相加缩减1s,能够使整个视频更加流畅。
增加听歌的体验,除了听歌还可以看视频。
如果已经下载QQ音乐用微信账号登录,就能看到有多少朋友也在听该音乐。点击该朋友的视频号主页可以关注他的视频号、发私信、点赞、转发等,让原本仅听歌的功能通过社交联系起来,使内容产生更多互动。
点击音乐标题可以将音乐设为“我的状态”,丰富了个人主页的内容。
浮框优点:浮框样式对于找未看完的内容查看是非常方便的,但是仅仅针对寻找,假如你正在和朋友对话,此时的浮框就是一个干扰信息。
<p font-size:16px;background-color:#ffffff;"="" style="overflow-wrap: break-word; font-family: "sans serif", tahoma, verdana, helvetica; font-size: 12px; white-space: normal; color: rgb(34, 34, 34);">浮框缺点:未改版之前,当正在看的文章返回后文章收起到浮框中。8.0改版后如果需要将未看完的文章收起需要两步操作,第一步点击右上角的「…」底部出现弹框,第二步点击弹框中「··」,将正在看的文章收入“浮框”中,整个流程变得复杂了,如图所示:
觉策6年,服务3000+客户,每一个作品都是我们最好的名片